中国随着劳动力红利耗尽、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集中出现,生产要素成本提升、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集中出现,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增长乏力,工业增速下降是必然的。转型升级将是中国工业重获竞争力、防止产业空心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解释中提到,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工信部部长苗圩强调,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两个IT(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倍增发展;要以工业互联网和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为重要支撑,加快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要以推广应用标准体系为主要抓手,促进企业在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生产管理全过程应用信息技术;要以健全融合机制为重要保障,推动制定特殊的融合政策。提到中国的工业转型,就不能不提到工业4.0。今年5月,苗圩在2014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表示,全球制造业互联网化正成为一种大趋势,比如德国的工业4.0计划。今年10月,中德两国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明确,双方将在工业4.0方面加强合作。工信部正在着手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的整体思路不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起草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弱化了“五年”规划的时间限制,直接考虑的是未来十年的工业发展政策。这一规划的时间跨度将覆盖“十三五”和“十四五”,属于中长期规划。规划将借鉴德国版工业4.0计划,围绕在我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在产业方面,符合政策导向的工业转型升级之路已经初现端倪。中国版工业4.0概念已经引起普遍关注。11月4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由上海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工业4.0流水线甫一亮相,就因上述概念成为焦点,风头甚至盖过同样首次参展的特斯拉新能源车。在资本市场,“工业4.0”概念近期成为资金追逐的对象。WIND资讯数据显示,工业4.0指数已从年初的914.93点上涨至12月2日收盘时的1575.03点,涨幅高达72%,特别是从10月中旬至今,板块上涨有加快的趋势。 由于“机器换人”趋势日益明显,机器人产业也迎来利好。消息人士称,目前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正在对机器人产业密集调研,2015年上半年可能会出台一系列进一步扶持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的政策意见,预计工信部及科技部对该产业的扶持资金将再度加码上百亿元。中国庞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也吸引日本安川、瑞士ABB和德国KUKA等工业机器人制造的国际巨头加大对中国的投资。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工业转型迫在眉睫。政府已经明确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是发展智能制造,打造中国版工业4.0。由此衍生出的市场机会及投资机会值得关注。